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管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大赛活动 -> 互联网+ 大赛 -> 正文

80项获奖!工大学子在“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比赛中勇夺佳绩

发布日期:2022-08-04  来源:   点击量:


80项获奖!

工大学子在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比赛中勇夺佳绩


2022723日至2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决赛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经过前期项目征集、遴选和重点培育,由我校推荐的82支参赛团队参加了北京市赛复赛网评,其中32个项目通过网评环节入围北京赛区决赛。我校参赛选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院校学生同场竞技,激烈角逐,最终80支学生团队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8项,获奖总数位居北京赛区高校第四位(与北京理工大学并列),一等奖数量位居北京赛区高校第七位,获奖总数与一等奖数量均位于市属高校第一位,同时我校获评北京赛区优秀组织校

学校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大赛启动之初,创新创业学院全方位、多渠道展开赛事宣传,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师生报名参赛,深度走访学部(院)挖掘种子项目。本届大赛报名项目数再创新高,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赛道、国际赛道共有765支团队报名,为上年报名团队数的1.47倍,参赛学生达4100余人次。4月至7月,云端备赛不断线,助力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和竞争力,创新创业学院携手19位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分领域、多层次,有序开展双创竞赛系列辅导及路演活动24场,已累计为1200余名学生提供备赛辅导服务;畅通咨询服务渠道,通过校赛微信群、腾讯会议在线答疑、创业专员对接等方式,为广大参赛师生提供赛事咨询服务。为更好地整合创新创业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团队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优秀创新创业典型的朋辈引领作用,学校建立了双创竞赛“项目库”、“导师库”、“学生库”,助力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和竞争力。此外,创新创业学院还携手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优秀参赛项目团队对接资源,助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经过初审、复评、校赛决赛层层选拔,指导、培育、孵化步步为营,最终我校推荐的82支项目团队入围本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市赛,并在北京赛区搏得佳绩。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本届大赛进一步回归和突出育人本质,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我校学子全情投入项目创意过程,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多领域跨学科互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不断收获成长与发展。

市一等奖获奖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绿尘科技—未来绿色环保除锈的领航者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推荐单位:材料与制造学部

项目负责人:吴则毅

指导教师:聂松林,陈树君,纪辉,蒋竹君

绿尘科技致力于成为全球未来绿色环保除锈的技术领航者,目前研发了混流除磷带钢清洗喷幕技术(MFD),为钢铁企业钢材进行表面锈层处理。MFD技术满足工业能耗小、运营成本低的特点,除锈质量极高,符合应用创新型绿色环保的市场需求,旨在颠覆除锈行业大耗能、重污染的传统清洗模式。MFD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研发的后混合式自激震荡混流器、阀控反馈系统、出浆口实时调控系统、钢板质量监测技术。MFD技术具备处理更薄钢板能力,完全解决磨料堆积、产线高耗能的工业技术问题,并且针对30多种中国主要钢铁型号除锈参数完成技术攻关,产品线涵盖低碳钢、高碳钢、合金等主流钢板原材。计划在2024年成为关键除锈组件供应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项目名称:慧首科技——智能仿生手引领者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推荐单位:信息学部

项目负责人:王天语

指导教师:张文利

慧首科技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努力,实现了三层嵌套窗肌点信号处理、BCNN融合网络、最优化运动学算法、在线自适应训练技术四大核心技术的突破,首创国内第一款在线训练智能仿生手,该产品动作多样,能够涵盖人体常用手部动作;控制准确,完成正确动作的准确率大于95%;响应灵敏,仿生手响应延迟稳定小于0.5 s;运动流畅,并结合在线训练融合网络,解决动作精确度衰减问题。团队响应国家号召,降低仿生假肢销售门槛,致力于打造集仿生假肢定制销售、功能教学、康复训练、维护保养、工作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于一体的生态服务体系,帮助残疾人重获生活能力与就业能力,引领肢体残疾人走出阴影,迈向光明未来。

项目名称: 精益“球”精——引领中国微芯绿色封装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推荐单位:材料与制造学部

项目负责人:尹明慧

指导教师:林健,夏志东,籍晓亮

团队研发电磁控制制球技术与绿色无铅化技术,进行微焊球的工业化生产,旨在引领中国微芯绿色封装,实现微焊球的全自主化生产。团队自主研发的电磁射流扰动+压调控技术,攻克了500-200微米焊球制造的难关,并且200微米以下焊球试产成功,逐步由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绿色无铅化技术解决了以往微焊球含铅的问题,对环境友好。通过与日本千住、美国阿尔法产品的对比,在更优良的参数之下,本产品价格降低了60%,实现弯道超车。目前技术已经落地浙江一远和云南锡业,后续将继续推进深度合作。未来项目采用三步走计划,初期建立销售网络,中期突破200微米以下焊球批量制造,后期实现产品多元化。

项目名称:因米立-介入手术电磁导航辅助系统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推荐单位:材料与制造学部

项目负责人:黄丹丹

指导教师:李鹏,杨琳

因米立团队对磁源分布、励磁方式、定位算法优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研制出介入电磁导航系统样机。自主发明了6自由度微型传感器,并研究出了分时复用的脉冲励磁方式以及多种定位算法结合的优化方法,最终达到了位误差小于2mm,角度误差小于,穿透力达±30cm的定位效果。项目团队依靠医工结合,实现了技术、创新、使用的协同,创造出了创新性、科技型、综合化的产品。本产品技术指标可比肩于国内外商业产品,解决了我国介入手术电磁导航技术的空缺问题,未来将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增强我国介入电磁导航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项目名称:R&DRecycle and Develop——循环经济技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赛道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业组

推荐单位:城市建设学部/环境与生命学部

项目负责人:王宇琛

指导教师:王景甫,张健,张红光,田英良

项目团队坚守扎根田间,振兴乡村初心,为解决当前城乡发展建设中低效、高能耗和落后建造工艺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大、处理成本高等痛点问题,对接高校科研成果开展适应性研发,制造绿色、经济、高效的美丽乡村建设材料工艺和技术,以多种形式推广技术与产品,实现落地转化,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扩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网络、促进乡村产业升级。目前,已累计服务27个乡镇、136个自然村,达成超40000亩区域面积的合作,提升村集体收入3.75亿元 带动农户就业超3000人。

项目名称:“泵发新能”——新型光伏直膨式多能互补热泵系统

赛道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推荐单位:城市建设学部

项目负责人:刘禹霄

指导教师:全贞花、谭柏平

项目依托于两大平板热管和多能互补核心技术,全新设计了太阳能空气能双源冷凝器、蒸发器,研制出首款基于微热管阵列的双源直膨热泵,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提升对太阳能与空气能的热利用。项目拥有全套的知识产权及专利,团队成员发表三篇论文专著,并获十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本项目践行乡村振兴初心使命,制定的商业模式实现了资金闭环、民生闭环和技术闭环,构建资金提技术、技术保民生、民生促资金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产品有市场,居民有新能,政府有新品的三赢局面。

项目名称:源头活水—村镇污水高效序批式处理技术与设备

赛道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推荐单位:环境与生命学部

项目负责人:任尚

指导教师:彭永臻,李晨宇,刘超,郭紫莹,王家发,张伟建

项目团队致力于以科学手段解决当前农村污水处理难题,加强农村水域环境治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团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深入调研当前村镇污水处理现状。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红菌技术并攻克其难于富集持留的难题,从而大大降低碳足迹,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团队研制出满足村镇污水处理需求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经过实验室小试、水厂中试及实际场景应用检测,满足污水处理节能降耗并达标排放的需求。作为面向村镇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产品能够根据污水产量进行定制,开展远程智能化监测,促进村镇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项目名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赛道组别:产业赛道

推荐单位:城市建设学部

项目负责人:史国梁

指导教师:刘占省,杜修力

项目团队全力服务首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在BIM、数字孪生和智能建造技术理论、研发、工程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建筑全生命期智能化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将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于工程建设,走在了科技创新的前沿,将决策、施工、管理、运维进行数字化、可视化集成,构建了数据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了工程决策与安全管理的智能化。为FAST天眼、大兴机场、冬奥雪车雪橇、北京副中心交通枢纽、卡塔尔多哈大桥、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圳地铁、西安350米超高层站等百余项大型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团队科研成果丰硕,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40余项,申请专利5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近20项科技奖励。

据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程安排,本届比赛的全国总决赛预计在今年10月举行。学校将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契机和载体,助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多级联动,多措并举,助力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版权所有北京工业大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编: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