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院〔2024〕20号
北京工业大学创新设计思维训练营(第九期)圆满结束
11月2日-3日,创新创业学院于学综楼四层多功能厅顺利举办了“北京工业大学创新设计思维训练营(第九期)”。本次训练营从303位报名同学中遴选出100名学生入营参加学习,覆盖16个学院以及本硕各年级。训练营引入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中最为经典的创新设计思维课程,通过工作坊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思维的流程、理念及核心,突破既定思考框架,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设计思维能力。
训练营伊始,斯坦福创新创业导师、创新领域专家郑懿作为本次训练营导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创新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新锐思维,与传统工程思维教育的差异,并通过几组案例图片小试牛刀,令同学们对创新思维有了现实参考。其后,郑老师引出了创新设计思维流程的五个关键步骤,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示例视频和互动,让营员们对于这五个步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随后,老师组织营员们以“假如我是老人”为主题进行了头脑风暴,并制作了同理心地图,通过工具动手操作,让每个组的营员亲身体验了做老人的感觉,有丰富趣味性的同时,让营员们认识到了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同理心。
经过有趣的小游戏暖场,下午的课程也正式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营员们承接对上午课程中的问题思考,讨论了与老年人生活相关联的人物。实践出真知,营员们在校园内进行了实地访谈行动,通过汇总整理访谈收集到的信息,老师带领大家构建了用户画像。经过一系列的互动和教学引导,营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考模式得到了快速提升。
第二天的训练营活动依然精彩纷呈。快速构思游戏调动起了营员们的创新思维活力。在运用昨日所学进行实战演练并学习了全球各地优秀创造创新产品案例分析后,营员们吸收了来自市场、符合用户需求的建议,优化了每组的创新命题。
下午到了真正的“实战时间”,营员们的首要任务是将创新命题可视化,以便于推广。首先,通过拼接小黄鸭的手工实践,激发了营员们的动手能力,并使之快速进入到合作状态,同时利用一切可操作的材料制作了命题模型,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紧接着营员们带着模型,互相介绍各组的创新命题,并根据反馈绘制了“四格用户测试反馈表”,进一步完善设计。展示环节,各组以情景短剧等多元方式完成了个性化的演示汇报。最后,经过两天激烈的积分累计竞争,评比出优秀营员及最佳小组。
两天的训练营结束,营员们掌握了创新设计思维的流程、理念及核心,并尝试运用新的思维模式思考并解决问题。营员的小组合作能力、有效沟通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营员感受:
我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理论实践结合不仅能让自己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增大之后学习生活运用所学的可能;我也喜欢每个人都出谋划策,开口说话的团队合作,以及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我还喜欢实践过程中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走出舒适圈,迅速成长起来。我学到了设计思维区分于工程思维,核心为同理心;定义问题比盲目解决问题更重要;访谈发展曲线以及用户需求洞察。我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到这种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
——城市交通学院申慧娟
这次创新思维训练营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创新设计思维的模式。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外出采访、问题分析。建筑设计中蕴含的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在本次课程中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未来设计产品时定会更加游刃有余。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宛晴
我特别喜欢“同理心观察”这个理念。它教会我要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我觉得用户需要什么”。这种方法不仅能用在工作中,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对未来,我希望能将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贯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始终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平衡好创意与现实,让想法真正落地。在工作中持续精进这种观察和思考能力。
——城市交通学院饶师嘉